“人才危機”之說,由何而來?
為了解全球未來的工作對技能型勞動力的需求,調查評估了20個發達及發展中經濟體的人才供應差距,范圍覆蓋美洲(巴西、墨西哥、美國)、歐洲、中東和非洲(法國、德國、荷蘭、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阿聯酋和英國)以及亞太地區(澳大利亞、中國、中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
并且,調研了每個市場三大知識密集型行業——金融和商業服務業(包括保險和房地產);數字新媒體行業(科技、媒體和通信);制造業的人才供求情況。
在上述三大知識密集型行業范圍內,我們衡量了三種擁有不同技能水平人才供求之間的差距,這三種技能水平說明如下:
A類:完成了包括學院(或大學)在內的高等教育,或獲得了同等資質;
B類:完成了高中及以上學歷,或獲得了同等資質;
C類:擁有高中以下學歷。
目前,A類人才的需求最為迫切,且全球供應最為短缺。根據模型預測,2025年全球對A類勞動力的需求量將比供應量高出1360萬人。而到2030年,全行業A類勞動力的供應缺口有望增至3510萬人。
人才危機意味著什么?
人才缺口升級
自2025年起,中國的人口結構會導致勞動力市場緊縮。到2030年,A類勞動力將出現670萬的人才缺口,B類和C類勞動力剩余數量占其勞動力儲備總量的比率將分別從2020年的12.8%和19.7%降至2030年的4.1%和11.7%。
此外,2030年制造業A類勞動力短缺數量將占該級勞動力缺口總數的14.9%;金融業A類勞動力短缺數量將占該級勞動力缺口總數的5%,技術業則占3.8%。
在人才短缺的影響下,預計到2030年,中國可能會錯失14335.3億美元的產值。
而在經濟規模上,到2030年時,中國經濟增幅可能達不到3.6%。
人才供需對經濟的巨大影響
就行業層面而言,2030年中國金融和商業服務業、數字新媒體行業以及制造業的人才供需狀況均呈現負值現象。
企業該如何應對
針對此類現象,高級合伙人王少暉女士指出:“在中國,由于人力成本的逐年快速上升,推動了企業對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在各行業的全面應用。部分用機器取代人作業,已然成為一種趨勢并且將明顯加速,尤其是在制造業?!?
“然而,操作這些自動化設備需要大量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型勞動力,必然造成A類勞動力的嚴重短缺。這種短缺,短時間內將會通過對A類人員的能力轉型培訓,或在B類人員里挑選有潛質的人員進行強化培訓來彌補,但缺口仍然很大?!?
另一方面,王少暉女士說:“B類和C類人員將產生大量過剩。B類人員將會流向更多的服務性行業,擠壓原本由C類人員擔任的工作機會,最終將導致C類勞動力更加嚴重的過剩?!?
為緩解中國的人才短缺壓力,各企業應采取何種應對方案呢?
王少暉女士強調:“成功應對即將到來的人才短缺壓力,首先對中國的基礎教育和社會教育提出了極為迫切的人才轉型和升級要求,以培養出更多的適應未來需要的A類人才?!?
“對企業而言,做好策略性的、動態的人力規劃將變得比以往更為重要。光輝國際的戰略性人力規劃解決方案,將幫助企業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結合技術的應用的節奏,制定動態的人力規劃和繼任規劃?!?
“同時,通過專業的人才評鑒和培養方法,幫助企業從市場上獲取符合要求的A類勞動力,或者內部挖潛,將B類勞動力轉化成A類勞動力?!?